“十二五”医疗器械创新突破取得重大成效,在“十二五”国产化取得长足进步的基础上,“十三五”要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实现医疗器械领域弯道超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总体部署,为加速推进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发展,科技部办公制定并发布了《“十三五”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医疗器械创新规划:引领医用质谱等重大前沿突破
《规划》要求加速医疗器械产业整体向创新驱动发展的转型,完善医疗器械研发创新链条;突破一批前沿、共性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开发一批进口依赖度高、临床需求迫切的高端、主流医疗器械和适宜基层的智能化、移动化、网络化产品,推出一批基于国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的应用解决方案;培育若干年产值超百亿元的领军企业和一批具备较强创新活力的创新型企业,大幅提高产业竞争力,扩大国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引领医学模式变革,推进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跨越发展。
重点任务如下:
(一)发展前沿关键技术,引领医疗器械创新
1. 前沿和颠覆性技术
加强医疗器械的基础前沿研究,发展医疗器械“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新工具、新技术”,引领医疗器械领域的重大原创性突破。重点加强新型生物医学成像、新型术中分子影像、生理信号获取、新型测序技术以及医学图像处理、新型体外诊断、组织修复和再生、人工器官、神经工程、健康监测与促进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加强精准诊疗、无创检测、医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突破及颠覆性创新技术培育,引领新一代诊疗装备发展,推动我国医疗器械科技产业的技术跨越,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专栏1:前沿和颠覆性技术重点发展方向
1. 前沿性技术
在医学影像领域,以“融合、动态、无创、高清”为方向,围绕肿瘤亚临床病灶、血管/神经形态和功能等一批医学影像检测监测难题,重点加强生物医学图像的获取、分析与处理技术的基础研究,加快发展CT、MRI、新型正电子探测、高分辨激光成像、多模态分子影像、分子病理显微成像、新型医学声光电磁动态成像等新技术,更好满足实时、快速、精确诊断以及术中精准治疗等应用需求。
在体外诊断领域,以“一体化、高通量、现场化、高精度”为方向,围绕临检自动化、快速精准检测、病理智能诊断、疾病早期诊断等难点问题,重点加强不同层次生命活动中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的基础研究和新型诊断靶标的发展与应用,加快发展微流控芯片、单分子测序、液体活检、液相芯片、智能生物传感等前沿技术,更好满足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早期、快速、便捷、精确诊断等应用需求。